山东理工大学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纲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30

山东理工大学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纲要
鲁理工大政发[2003]85号
山东理工大学成立两年来,校党委、行政始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实现了学科专业融合,加强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建立起了教学管理基本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了学分制改革,增强了学校综合实力,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省内一流的多科性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了进一步贯彻“高质量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增强办学实力,使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争创教学工作省内一流,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1.山东省政府确立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以理工为主的高水平大学”。根据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创造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人才;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教育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针,完善并实施以“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三级平台为框架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构建起具有山东理工大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或服务于教学工作。学校在工作安排上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校党委、行政每学期都要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学校领导都要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了解教学工作情况、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反映,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机关各部门、各院系、各直属单位,在工作安排上都要体现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化服务意识;实行教学质量一把手负责制,校党政一把手为全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院系行政一把手为本院系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对部门、院系干部的考核,要把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意识是否牢固、工作中是否真正体现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作为重要依据。要营造一个全校上下对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有统一认识、有统一行动的环境,切实保证教学工作畅通无阻地开展。 
二、深化学分制改革,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3.学校要把教育教学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治校之道和提高办学水平的灵魂,鼓励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切创新。学校的教育教学创新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考核方法创新、实验室建设创新、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教书育人创新、学生学习创新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等。要以思想观念更新为先导、教学研究为基础,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4.我校目前实施的学分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为使这项改革顺利进行,必须严把考核关,为学生择院系选专业建立客观、公正的成绩档案;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学生一年级末择院系,二年级末选专业;采取有效措施开设足够数量(500门以上)的选修课,以满足学分制改革和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制定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的实施办法,使学有余力或愿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学生能够在弹性学制范围内修读并完成双专业或双学位学业;探索实验室开放和学生预约实验的方法,形成与选课制相配套的实验教学组织新模式;探索实行选课制条件下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组织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与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新思路。为确保学分制改革达到预期目标,全校上下都必须高度重视,把这项改革作为实现学校改革的头等大事,坚持不懈地抓实、抓细、抓紧、抓好。 
  5.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广大师生在教与学各个环节上进行改革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起教、学互动的教学机制。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的教学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创新,设专项研究经费,每年确定100项左右的教学研究项目进行研究;确定研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设立教育教学创新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对高水平成果予以奖励。 
  对于学生的创新,要制定办法、创造条件、加强指导。设置学生学习创新课程,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创新创造条件。对于学生取得的创新成果要计算学分,创新特点突出的要与择院系选专业挂钩。 
三、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教学经费需求,创造一流教学条件 
  6.要按照校园建设规划,完成所有项目的建设,使教学设施首先达到国家要求的优秀标准、处于省内一流。在校园建设规划基本落实以后,仍要重视教学设施的完善,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建设与改进。 
  要继续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生均5000元),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学优秀评估标准(生均经费7500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要做好规划,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投入的重点之一,每年在制定经费预算时确定比例、保证投入;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并把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 
  7.切实保证预算内教学经费的投入,使各项教学经费达到并力争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学评估合格标准。力争使本专科教学业务、教学差旅、体育维持、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等四项基本教学经费,达到学校学费收入的20%。 
  四、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建设优质课程 
  8.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内涵发展、以现有专业的建设为主、逐步优化专业结构;要控制新上专业数量,“十五”末专业总数控制在60个以内。近几年新上的专业要尽快完善教学条件、保证教学质量、积极拓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空间;要全面总结新上专业以来的建设情况,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修订建设计划,明确建设责任人,保证各专业在第一个教学周期(四年)内教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新上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有储备;各类新专业前四年的投入要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专业建设要突出特色,要与科研紧密联系,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校、院系、广大教师都必须明确,没有专业特色就不会赢得社会声誉,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9.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细胞工程,只有建立起优质课程或课程体系,才能建立起学分制需要的强大“课程超市”,实现因材施教、张扬个性的培养目的,才能推动专业建设。要对课程进行全面整理,制定建设规划,按教学部归并,明确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教学任务。要制定课程开设规范,明确开课条件、申请开课方式、课程建设目标、对师资的要求等。建立优质课程评价体系,指导课程建设。学校每年确定10门左右的课程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课程,各院系都要确定部分课程作为院系级重点建设的课程。在确定重点建设课程时,基础和特色课程应当优先考虑。对于重点建设的课程,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期内在仪器设备投入上列入年度重点。重点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采取不同的特殊政策。 
  10.积极进行双语教学课程专项建设,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学校将设立双语教学专项基金,通过教学改革立项的方式,分期分批地资助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双语教学,制定双语课程教师培训计划;今年确定10门双语课程、以后每年确定20门左右的双语课程进行建设,争取五年内,开设100门双语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要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教育部推荐的原版影印教材,授课使用外文、外语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对于重点建设的课程,教学内容要参考国外名校的教材,全体教师都要了解国内外名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至少要有三名教师能够开展双语教学。 
  五、保证数量、提高质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1.为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随着办学规模的变化,要使全校总生师比控制在18:1左右,其中理工类专业生师比应适当减少,文科类专业生师比可适当增加。 
  要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争取到“十五”末,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所占比例不少于70%,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不少于30%;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要与学科专业结构相适应,在优势学科和专业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提倡五湖四海、注重从名校引进师资。 
  12.要建立起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和提高的制度体系,采取得力措施,使青年教师从进入学校起就能够健康成长,尽快担负起教学及科研的重任;在近期内要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院系和教学部要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前三年不公开,仅作为对青年教师培养和使用的参考。 
  13.在坚持教师教学质量考评的同时,要对教师素质进行全面考评,把教师的师德、教风、专业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纳入考评体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外语水平考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与教学有关的职业资格。 
  14.建立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淘汰机制。 
  设立教师教学优秀奖荣誉称号,奖励那些长期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质量考评中连年被评为优秀、对教学有一定研究、对专业或课程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教师。 
  在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考核期内年均教学工作量低于学校规定学时或教学达不到良好的,不再聘任原职级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 
  实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红黄牌制,对评价不合格的教师亮红牌,调离教师岗位;对评价达不到良好的,第一次黄牌警告、限期提高,第二次黄牌警告的调离教师岗位。 
  六、增强院系教学管理职能,规范教学部活动 
  15.要加强院系教学组织管理职能,把教学管理的重心放在院系,在院系设立专门教学管理机构,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要优化教学管理队伍,两级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要逐步提高到本科及以上层次,今后进入教学管理队伍的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注意从教学优秀的教师中选拔培养教学管理干部,重要岗位的教学管理干部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历。在增加院系教学管理职能的同时,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向各院系分配部分教学资源,以便于院系独立开展教学工作。 
  16.教学部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科学设置教学部对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任务落实、科学研究和对社会服务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对教学部的设置进行系统研究,并考虑按学分制教学组织的要求,科学设置教学部。建立教学部工作规范,明确教学部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承担教学任务、组织进行教学改革、实施教学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职责,规定相关的工作程序,按工作规范定期进行评估。 
  七、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控制,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17.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坚持学生和院系共同评价教学质量的方法。评价组织要由学校组织为主转变为院系组织为主。把教师教学质量信息应用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教师荣誉称号的评比和教师的动态管理。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18.实行学校、院系领导听课制度。学校领导每年听课不少于8次,教务处处长、副处长每年听课不少于10次,院系领导每年听课不少于15次,并有听课记录。对学校领导和院系领导听课情况每年公布。院系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准确把握本院系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9.建立教学督导机构,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发挥教学督导员的作用。教学督导工作要从以往的日常教学过程督导,扩展到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督导,要定期按照教育部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督导意见,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及青年教师的培养进行指导。 
  20.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工作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提高水平。给合学校教学工作评价,进一步完善院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院系教学工作评比,通过评比促进建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建立优良校风。 
  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把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 
  21.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目标相适应、与学科专业建设要求相一致,要高水平、高起点。基础实验室要以建设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在近两年内达到标准。要结合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建成若干个符合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要作用的开放型高水平实验室。要建立与省内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工程训练中心,把机、电工程训练由工学门类专业扩展到其他门类,并按本科和高职不同专业的要求实施教学。各专业都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了解和适应社会。 
  实践性教学组织要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要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探索并建立起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近两年内要加大落实力度,深入贯彻执行,形成风气。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要占实验课程的80%以上。各类实验室、图书馆、资料室都要向学生开放,以便于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 
  九、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22.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良好机制,保证优良校风的形成。要完善和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学生作弊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要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在学校教务处设立由学生担任的处长助理,在院系设立由学生担任的教学助理,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教学信息网站,通过各个层面和不同渠道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教学情况。对学生反映的教学情况要及时处理或反馈信息。 
  23.教师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学风端正;要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工作和形象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4.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诚实做人、诚信做事,鄙视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行为,树立山东理工大学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二〇〇三年五月二十二日

Copyright © 2018 山东理工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