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30

关于进一步做好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务函[2006]16号
 
各学院(教学部):
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考试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详见附件),适应我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鉴定、引导和激励功能。为此经学校研究决定,从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起,在以前课程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有关课程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深入改革(以下简称“考试改革”),并以教学研究项目的方式开展此项工作。为了做好考试改革工作,特通知如下:
1.各学院(部)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山东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考试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从申请者中选拔2-3门课程进行考试改革试点工作。
2.各学院(部)选拔出参加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课程,学院(部)签署意见后于3月30日前将立项书报教务处考务科。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学校考试改革试点项目。
附件:《山东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考试改革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二〇〇六年三月七日
 
山东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考试改革
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考试是检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严格规范的考试工作程序、严明考试纪律、实行科学的考试制度,是培养良好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适应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全面素质培养的需要,适应我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鉴定、引导和激励功能。学校一贯重视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为此经学校研究决定,从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起,在以前课程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有关课程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进行进一步深入改革和完善(以下简称“考试改革”)。为了做好考试改革工作,并保证考试及考试管理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落实我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适应新培养体系的考试方式、方法和制度。以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形成既能够体现教学的统一性要求,又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考试改革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三、课程考试改革的工作原则
1.考试改革必须遵循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2.坚持统一部署,量力而行,分步进行的原则;
3.逐步规范现有考试管理程序,建立适应学分制的考试机制的原则;
  4.坚持保证考试有明确的目的性、严肃性、科学性的原则。
四、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
1.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方法。按照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对考试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进行综合的整体改革,建立各具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课程考试质量。
(1)考试内容的改革。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应宽泛一些,应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和创新的并举。应重视其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应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中只需要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便能作答的题目应尽量减少,大量的试题应该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才能作答,实验中的考查内容应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含仪器、设备的使用),结果分析等,此外,还应考查学生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如讨论、实验、实习、小论文、设计里所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地引导和促进作用。
(2)考试方式的改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遵循学科课程特点,考试可分别采取笔试、口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论文、完成作品、操作考试、实验(实践)能力测试、设计考试、调查报告,上机考试等,也可采用闭卷、开卷、闭卷和开卷相结合的形式。提倡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考试方法,以促进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3)改革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办法,题目高分的取得,不仅要看答题的正确性,还要取决于解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办法是否具有创意。
(4)改革目前大多数课程期末一次性结果考试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全程性考核,提高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以减少一次性结果考试带来的偶然性和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提高考试效度。
(5)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加大题库建设力度,使考试更趋科学化。
2.高度重视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切实发挥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对于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
3.为顺利推进考试改革,学校将采取“先搞试点,逐步推行”的办法,稳步推进全校的考试改革。试点课程的范围为: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各专业主干课、实践环节(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和实践课),以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考试的科学程度,稳步推广课程考试改革。
五、考试改革管理
(一)经学校批准进行考试改革试点的课程均纳入教学研究项目管理。
(二)审批手续
凡参加考试改革的课程组,应在每学期第三周前办理考试改革立项的有关手续:
1.填写考试方法改革立项申请表,交所在学院(部);
2.立项申请表由所在学院(部)组织审查,获得批准的项目,由主管教学院长(部主任)签署推荐意见后交教务处;
3.教务处组织专家组对课程组考试改革的有关条件及准备工作进行审查,提出是否立项的评审意见。专家组同意立项的项目,经主管校长审批,确定为考试改革试点课程项目,并及时通知有关学院(部)。
(三)考试改革试点课程项目成立项目组。项目组以3—5人为宜,项目组不足三人者,可聘请相近课程组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参加。项目组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四)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结项验收(鉴定)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五)为鼓励广大教师参与考试改革,积极探索适宜的考试方式、方法,保证项目研究与实践的顺利开展,学校将对立项的考试改革试点课程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按教学研究项目的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六、注意事项
(一)经学校批准进行考试改革试点课程,在本学期的考试中按改革的方案进行。试点范围可以是讲授该门课程的所有教师,也可以是部分教师。在立项之后将考试改革的思路对学生说明,考试前两周将具体的考试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通知学生。
(二)考试改革试点课程项目组,应在考试结束后,组织本课程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考试分析及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特别是不同考试方式的对比分析,应写出文字材料。
(三)各学院(部)应做好考试改革的试点工作。本学期各学院(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2 —3门专业课程进行试点。今后学校将分批分期进行考试改革试点工作,以保证考试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对于实行文理大类招生的低年级基础课以及教学难度大,理论性强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仍以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为主,实行课程统考与考教分离,同时进一步加强试题库建设,注意改革题型,适当增加体现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各学院(部)应充分重视考试过程各环节的管理,组织统一评卷、流水作业,把好成绩评定关,杜绝成绩虚假现象。
 
附表:山东理工大学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申请书
二〇〇六年三月    
                        
 
 
山东理工大学课程考试改革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负责人:             
 
课程名称:                
 
推荐院部:                
 
填表日期:                
 
 
 
 
 
 
 
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编印
 
 
 
 
 
项目负责人
 
年龄
 
职务
 
职称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学时
 
学分
 
授课专业
 
课题研究期限
自200  年  月至200  年  月
课题组成员姓名
年龄
职务
职称
从事教学工作经历
 
 
 
 
 
 
 
 
 
 
 
 
 
 
 
 
 
 
 
 
 
 
 
 
 
课程概述、改革考试方法的原因及实施本项目的条件:
考试方法改革具体方案
方案的创新点
预期效果                                    
具体实施计划
申请经费及经费主要用途
院部推荐意见:
                           院部(公章):         院部领导签字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日 
校领导审批意见
                                                   校领导签字          
                                                                 
 

Copyright © 2018 山东理工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