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8-30

山东理工大学“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
教务函[2006]156号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实需要,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教学水平,落实山东理工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课程建设现状
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几年的大力建设,学校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1-2004年,我校《现代工程设计制图综合教学系统》等10门课程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目前,学校已有省级精品课程三批共7门,省级试点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两批共26门。一大批重要课程列入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相应的建设工作均已启动。学校搭建了“教育在线”教学平台,一些课程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课程网站,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
课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师资、大纲、教材、实验等教学基础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步伐,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仍需提高,特别是一般课程的建设还需加强;在课程建设管理体制上,还要进一步强化二级管理制度;在课程建设内容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与评估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培育一批教师队伍素质高、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有效和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的精品课程。通过课程评估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推进和带动全校的课程建设。 
2.建设目标
实行精品课程“326”建设计划,即到“十一五”末,建设3门国家级、20门省级和60门校级精品课程。建立并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完善课程评估制度,构建“院、校、省、国家”四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大选修课数量,构建科学、合理、适用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超市”。加强教材建设,积极推行全国优秀教材和原版外语教材的使用,加强对自编教材的规划与审批管理。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提高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大力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基础课建设中实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逐步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建设,丰富“教育在线”课程资源,校内网络课程资源达到300门左右,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达到1200门左右。
三、建设的重点和内容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抓好省部级有关课程教研和教改项目,建设好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以此带动学校其他课程的全面建设。在课程建设内容上,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课程建设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确保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各门课程,特别是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要加大培养力度,制订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规划和措施。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必须由教授、副教授担任负责人,至少要有3名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要合理,要形成学术梯队。要结合“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深入开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要充分认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正确处理传统与特色、规范与创新、内容与方法、基础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点与面、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把握好讲课、讨论、作业、辅导、实践、考试和教材等七个要素,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使学生在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外语能力、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等方面得到新的提高。
3.注重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
教学大纲的制订(修订)要以专业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贯彻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吸取反映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新成果,明确对学生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的要求。
注重教材的选用。要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教材、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以及国外先进、适用的原版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内容新颖的、高质量的新教材;结合我校的学科优势和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并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和习题集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改进课程考核方法。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课程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与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相结合。每门课程要根据课程性质探索和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考核方法,提倡考核方法的多样性,重视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要以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运用。要重视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科学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重视网络课程的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加大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
5.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要逐步建立和充实与理论课程内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条件和手段,每个专业要建立实验教学体系,每门实验课程(包括非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要编制能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指导书,要加强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的实验建设。对重要的实验课程(项目),均要立项建设,明确规定建设的内容。
四、保障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体制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一项长期、涉及面宽的教学基本建设工程,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为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强领导,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共同努力,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其它教学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加大经费投入和相关条件的建设
学校要不断加大课程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对于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学校确保1:1配套经费;对校级精品课程,学校给予每门课程1万元的建设经费。在保证上述投入的同时,学校将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增加投入。各学院(部)应根据情况配套投入经费,对于院(部)级精品课程,应从相关经费中给予一定的投入。同时,要加强课程建设经费使用的管理,提高实际使用的效益。要加强课程教学相关的条件建设,包括课程网站建设,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3.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研究,重视教学改革既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学校重点支持以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等为内容的教学研究项目,加强课程教学改革重大课题的立项以及立项课题成果的应用,积极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使更多的教改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4.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考核和评估
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及时制定或修订课程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定期做好立项建设课程的检查和评估验收等工作。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对于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的,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检查、评估中发现的建设工作不力、建设水平不高的课程,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取消其相应的荣誉称号。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Copyright © 2018 山东理工大学.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