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春季学期以来,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为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科学谋划、积极应对,指导广大教师积极利用“一个平台+多种直播互动”的线上教学模式。本学期本科线上教学共开设课程1062门,3148头次,1442位任课教师整个线上教学秩序良好。
自本学期线上教学以来已经两周,我校广大任课老师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上传各类教学资源43,267个,总量超755G;添加视频资源1,871个,视频资源总量达178G;学生访问课程总数1,863,323人次;发布课程通知1,191个,添加作业3,955次,上交作业214,451人次;发布在线测试3,209项,参与在线测试146,081人次;课程讨论区发表主题32,470个,课程讨论区发文81,444次,师生讨论活跃,线上教学互动良好。详细情况见下表。
靓丽数据的背后是学校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是学校有关职能部分通力合作、积极应对,是各学院紧抓落实、全力配合,是全校师生踊跃参与、共克时艰的结果。
一、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保障线上教学开展
1. 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和应急保障。为统筹协调学校的线上教学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有效开展,学校及时调整了线上教学保障与应急处置三级工作组织,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和应急保障。明确相关单位和学院职责分工,有效开展线上教学质量督查。教务处处长张照录多次通过视频会议召集各教学单位相关负责人开会,调度学校线上教学情况,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同时,安排60位督导对383位老师在线听课423次,及时指导和反馈。
2. 加强线上教学平台软、硬件保障。近年来我校线上教学开展的如火如荼,网络存储成了制约线上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了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2020年购置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重新部署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基础上,本学期又新购置了120T的分布式存储来满足存储需要,全力保障学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
3. 加强线上教学统筹安排和指导。学校先后出台了《2022年春季学期本专科生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关于全面转入线上课堂教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保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统筹安排和指导学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
4. 加强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业务指导。为提升广大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应对疫情间的线上教学,学校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在全面转为线上教学前,举办了学校“智慧教育平台使用与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的老师汇报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下一步在智慧教育方面的打算。同时,邀请了优慕课、超星尔雅、智慧树三家国内主流线上教学平台专家,从平台应用、资源建设、线上教学设计、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约1700位教师参加。同时积极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群和课程建设群,积极解答、指导2000多位教师线上教学遇到的问题。
所有这些细致的工作,都为我校线上教学的有条不紊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技术中心会同网络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全天候对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运行进行不间断监测,并通过QQ、微信、远程协助、电话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确保疫情期间业务不掉线,师生信息化服务不中断,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二、 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师生线上交流如火如荼
广大教师积极利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智慧树平台等,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直播互动。老师们精心准备了网络直播、PPT+语音录播视频、音频+PPT分享等多套教学方案,根据网络情况随时调整与分享,确保在线教学全覆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们还通过观看视频、在线测试、线上提问、讨论互动等形式与学生互动,力求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等效。
机械工程学院宗然老师这学期课程是《材料加工工程英语》,他采用双语教学,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把专业知识点讲解清晰,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专业英语写作技巧的学习,对于部分英语基础较弱的同学,在线上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沟通,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云海老师这学期讲授的是《材料力学》,他在进行线上教学设计时,本着教学效果尽量接近线下教学,同时尽量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课前调整原课件的PPT,设计好在合适的位置,用手写板实现屏幕板书及绘图,设计好互动问题,即时收集学生反馈。课中注意利用课前准备的问题,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由于看不到教师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手写笔的圈圈画画,突出重点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后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布置一定的作业,利用绘图软件及时批改作业,及时把作业问题反馈给学生们。同时利用QQ群做好答疑工作。
工程制图作为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课,又带有很强的应用性,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许英超老师在讲课中做好理论讲解的同时,辅助各种类型的实例,再通过课后习题巩固,使学生不但能够很好的掌握理论,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音乐学院张玉青老师上的是《芭蕾基训》这门课,她在课前录制新课内容视频发到微信群,让学生做好提前预习。开始上课后,她先随机抽查学生对于上节课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时点评并与纠正。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按照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个人展示学习成果——作业等进行。通过以上方法,同学们全程参与,互动性强,做到了课课学生全勤。课下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每天打卡,视频发到QQ群,教师及时点评,做到知识点能够很好的巩固作用。
体育学院孙毅老师上的是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他上课前,要求学生使用“课程伴侣”app进行签到,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掌握学生目前状态。然后,运用QQ屏幕共享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上节课所学动作进行复习,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展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动作进行示范与讲解。讲解动作时,要求学生跟做。讲解完毕后,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直播授课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所以提前录制了动作讲解视频,并提前上传到了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通过重复观看视频,最终掌握动作要领。由于公体课学生较多,无法做到线上直播观看每一位学生的掌握情况,故在网络教学平台,留下作业,要求学生把当堂课学习的动作录制成视频上传,课后进行作业批改。
三、有条不紊、从容应对,源于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探索
学校从2003年搭建起网络教学平台,开始探索网络辅助教学,2006-2009年建设了400门网络辅助课程,2010年开始探索“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已建成71T数字化教学资源和1600多门信息化教学课程,其中590门课程完成了从传统面授教学向混合式教学的转型, 65门课程上线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有效总访问量已超过2亿1千多万人次,创下了疫情开学第一周155万访问量的记录,为疫情期间的全校近4万名师生的线上教与学的提供了可靠保障。
学校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推动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和教育质量提升,形成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系统方案,涵盖愿景目标、教师发展、学习支持、政策机制、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整体推进教学模式变革与人才培养创新。学校提出了课程信息化“初、中、高”三个应用层次、“校、院、师、生”四个层面推进机制及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2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14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优秀案例;
2017年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并入选优秀示范推广案例;
2017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高校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2018年荣获山东省第八届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9年荣获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2020年荣获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
2021年荣获山东省疫情防控环境下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2021年获批创建山东省智慧示范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历程
经过多年的建设实践,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兄弟院校和业内专家等的充分肯定。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了我校的经验和成果。《中国教育报》刊载的“信息化慢慢‘渗’透课堂,师生皆受益”,被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纷纷转载。近年来,先后有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很多省内外院校来校交流,我校教师应邀到石河子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院校作报告。我校先后应邀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国教育信息化论坛、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等会议上介绍经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疫情下线上教学的新形势、新挑战,学校将继续努力在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责无旁贷地抓好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积极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拓展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网上信息化教学培训,确保线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 吕滋建)